188dm下载 > 文章资讯 > 区块链 > 虚拟发币,交易所的双刃剑与监管突围

虚拟发币,交易所的双刃剑与监管突围

  • 作者:佚名
  • 来源:188dm下载
  • 时间:2025-11-12

  近年来,“交易所虚拟发币”成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高频词,却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与风险,所谓虚拟发币,指交易所利用自身平台流量和技术优势,发行或协助发行各类代币,这些代币常被包装为“平台生态币”“治理代币”或“资产通证”,试图通过绑定交易所业务、承诺分红或权益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。


  从商业逻辑看,交易所发币有其“合理性”:可通过代币发行快速融资,补充平台流动性;能增强用户粘性——持有某交易所代币可享受交易手续费折扣、上币优先权等,形成“生态闭环”,头部交易所如币安、OKX等都曾通过发币项目积累大量用户,代币市值一度高达数百亿美元,成为平台“印钞机”。




虚拟发币,交易所的双刃剑与监管突围




  这种模式的风险如影随形。合规性模糊是最大痛点,多数司法管辖区未明确交易所发币的法律地位,其本质可能涉嫌“未经许可的公开发行证券”,如美国SEC多次将交易所发币项目诉诸法律,认为其具备“投资合同”属性,需按证券法监管。泡沫与操纵风险突出,部分交易所为推高代币价格,甚至通过“刷量”“自成交”等手段制造虚假交易,一旦市场情绪逆转,代币价格可能“归零”,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。利益冲突难以避免——交易所既当“运动员”(发币方)又当“裁判员”(交易平台),易滋生内幕交易,损害中小用户权益。


  全球监管已对“交易所虚拟发币”亮起红灯,中国央行等七部门早在2021年就明确“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”,严禁任何代币发行融资行为;欧盟《加密资产市场法案》(MiCA)要求交易所发币必须严格披露信息并接受审慎监管;香港虽推行“合规发牌”,但也强调代币必须具备“真实用例”,禁止纯投机性发行。


  对于行业而言,交易所虚拟发币的“野蛮生长”终将让位于合规与价值回归,唯有剥离投机泡沫,聚焦技术创新(如跨境支付、DeFi基础设施)与真实生态建设,代币才能摆脱“割韭菜”标签,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有益补充,而对投资者来说,面对交易所发币项目,更需擦亮双眼:警惕“暴富神话”,穿透权益本质,方能在加密浪潮中行稳致远。


推荐游戏

换一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