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百度搜索“币安”,大概率会跳出“相关结果较少”或提示“风险提示”,而非官网链接,作为中国用户最常用的搜索引擎,百度的这一现象并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——从监管政策的严格限制,到互联网平台的合规避险,再到币安自身的业务调整,共同构成了“百度查不到币安”的底层逻辑。
核心原因在于中国对加密货币及相关业务的明确禁止立场,自2017年起,中国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,明确ICO(首次代币发行)为非法融资;2021年,又进一步叫停虚拟货币“挖矿”交易活动,要求境内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相关业务,币安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,其核心业务(如币币交易、法币交易、杠杆交易等)均属于被禁止的范畴。
根据中国《网络安全法》《法》等规定,搜索引擎有义务过滤、屏蔽违法违规内容,百度作为境内互联网企业,必须遵守监管要求,对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的平台、链接进行限制,否则将面临监管处罚,这种“一刀切”式的屏蔽,本质是平台在法律框架下的合规选择——与其冒险违规,不如彻底规避风险。

除了被动遵守监管,百度自身的商业逻辑也推动其主动屏蔽币安,作为上市公司,百度需要维护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,而加密货币领域的高波动性、诈骗风险(如“杀猪盘”、资金盘骗局)与互联网平台“安全可靠”的定位存在冲突,若百度开放币安官网链接,可能被用户视为“背书”,一旦发生投资纠纷,平台将面临舆论压力和法律风险。
百度系统也严格限制虚拟货币相关内容,币安若想通过百度推广业务,需提交资质审核,但其在境内并无合法金融牌照,自然无法通过审核,这种“搜索屏蔽+禁投”的双重限制,进一步强化了用户“百度搜不到币安”的感知。
值得注意的是,币安并非完全“消失”于中国互联网,而是主动调整了业务策略,早在2019年,币安就退出中国大陆市场,停止新用户注册,并关闭了境内法币交易通道,此后,其中国团队转型为“区块链教育”方向,不再涉及具体交易业务,这也是为了规避监管风险的一种“妥协”。
对于百度等境内平台而言,币安已不再具有“业务存在价值”——既无合规的交易服务,也无实质性的本地运营,自然无需在搜索结果中优先展示,相反,百度会引导用户至合规的金融平台(如银行、证券公司)或官方科普渠道,这与“防范金融风险”的监管导向一致。
百度搜不到币安,表面是技术层面的屏蔽,本质是全球互联网行业在强监管环境下的必然选择,对中国用户而言,这意味着需要接受“加密货币在境内不合法”的现实;对平台而言,合规已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,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,类似“币安消失”的现象或许会在更多领域出现——互联网生态的每一次调整,都在重塑用户与平台、监管之间的边界。
上一篇:当抹茶绿遇上卡点节奏,这款App让生活瞬间高级感拉满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