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密货币交易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“抹茶交易所(MEXC)”是否算“大”,需从交易规模、用户体量、产品生态及行业影响力等多维度综合判断,作为全球知名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,抹茶在特定领域已展现出头部潜力,但与行业顶尖平台相比,其“大”与“不大”的边界,实则取决于评价标准的不同。
交易量是衡量交易所“大小”的核心指标之一,据CoinGecko数据,抹茶交易所2023年日均现货交易量稳定在50亿-100亿美元区间,最高单日峰值突破150亿美元,在全球交易所中常年位列15-20名左右,这一规模使其远超中小型交易所,跻身“中大型平台”阵营,但对比币安、OKX等绝对龙头——后者日均交易量常超500亿美元,最高时突破千亿美元——抹茶在交易体量上仍存在数量级差距,其衍生品交易(尤其是合约市场)增长迅速,2023年季度合约交易量多次进入全球前十,展现出较强的用户活跃度。

抹茶自2018年成立以来,已累计注册用户超3000万,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东南亚、南美、非洲等新兴市场渗透率较高,其“低门槛、多语言、多币种”的策略,吸引了大量中小散户用户,尤其在新兴市场,凭借本地化运营和较低的手续费优势,用户基数持续扩张,但与币安(超1.5亿用户)相比,抹茶的用户规模仍显不足,且用户粘性(如日均交易频次、持仓深度)有待进一步强化,尚未形成“生态闭环”式的用户留存效应。
抹茶以“创新资产”和“多元化产品”为差异化标签,不仅支持主流币种交易,还上线了众多新兴赛道的代币(如GameFi、DePIN、RWA等),被称为“聚集地”之一,在产品矩阵上,涵盖现货、合约、杠杆、ETF、理财、NFT等全品类服务,并推出了MEXC Token(MX)作为生态核心,通过回购销毁、质押分红等方式激励用户,但相较于头部平台在链上生态(如币安链、OKX链)的深度布局,抹茶的自研链“MEXC Chain”生态建设尚处早期,DApp数量和用户活跃度未形成显著优势,更多依赖第三方公链生态,生态护城河相对薄弱。
近年来,抹茶在合规化上持续发力:先后获得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立陶宛等多国牌照,与多家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托管业务,提升了平台的可信度,在行业活动中,抹茶频繁参与全球区块链峰会、赞助电竞赛事等,品牌曝光度逐步提升,与币安、Coinbase等“全球性品牌”相比,抹茶在欧美主流市场的认知度仍有限,其用户群体和影响力更多集中于新兴市场,尚未形成“全球共识”的行业地位。
综合来看,抹茶交易所算得上加密货币行业中的“中大型平台”:在交易规模、用户覆盖、产品丰富度上已超越多数交易所,具备头部玩家的雏形;但在体量、生态深度、全球品牌影响力上,与绝对龙头仍有明显差距,其“大”体现在对新兴市场的渗透和细分赛道的布局,“不大”则体现在整体生态的厚度和用户粘性,随着合规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态建设的深化,抹茶有望进一步缩小与头部的差距,但能否真正跻身“顶级交易所”行列,仍需时间检验。